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登录
注册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快捷导航
首页
科学资讯
SCI期刊
中文期刊
科学基金
科学笔记
科学群组
科学群组
科学文库
科学家园
科学图片
查询
AI助手
问卷调查
相册
Album
爱科学
»
文库
›
医学文库
›
医学技术
›
颈内动脉分段(横断位)解剖
返回列表
查看:
1472
|
回复:
0
[头颈]
颈内动脉分段(横断位)解剖
[复制链接]
hyc3140
hyc3140
当前离线
积分
6595
827
主题
369
回帖
295
日志
荣誉会员
积分
6595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4-7-20 18: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颈内动脉分段(横断位)解剖
C1段(颈段)
:起于颈总动脉分叉水平,终止于颈动脉管颅外口;这段颈内动脉同位于其外侧的颈内静脉和后外侧的迷走神经共同位于颈动脉鞘内。在头侧,在颈内动脉进入颈动脉管水平,鞘分为两层。内层延续为颈动脉管的骨膜;外层延续为颅底颅外骨膜。颈段通常不发出任何分支。
C2段(岩段)
:起于颈动脉管颅外口,终止于破裂孔后缘。岩段颈内动脉在颈脉管骨膜内行走,周围绕以结缔组织、静脉丛和节后交感神经。岩段按其行走方向可分为三部:直部、弯曲部(颈内动脉后弯)和水平部(向前、向内行走)
C3段(破裂孔段)
:破裂孔并非单一的孔道,而是由两部分组成:颅外骨膜上的一个孔和一个垂直管道。后者由破裂孔周围的骨结构和纤维软骨构成。破裂段起于颈动脉管末端,动脉越过孔部,但不穿过这个孔,在破裂孔的垂直管内上升,向着海绵后窦,止于岩舌韧带上缘。岩舌韧带是颈动脉管骨膜的延续联结前方的蝶骨小舌和后方的岩尖之间。此韧带以远,颈内动脉进入海绵窦。破裂段颈内动脉四周为结缔组织、静脉丛和节后交感神经。
影像解剖 | 理清颈动脉管、破裂孔的关系:颈内动脉破裂孔段并不经过破裂孔!
C4段(海绵窦段)
:此段始于岩舌韧带上缘,止于近侧硬膜。这段颈内动脉主要行走于海绵窦内,四周为结缔组织脂肪、静脉丛和节后交感神经。海绵窦段按其行走方向可分为垂直部、后弯、水平部和前弯。
C5段(床突段)
:此段起于近侧硬膜环,止于远侧硬膜环。床段短长4-6mm。
C6段(眼段)
:该段起于远侧硬膜环,止于后交通动脉起点的紧近侧。颈内动脉穿过远侧硬膜环后,即进入硬膜内,因此远侧硬膜环是颈内动脉硬膜内、外部分的分界线。这段颈内动脉常发出两条重要动脉,即眼动脉和垂体上动脉。
C7段(交通段)
:交通段起于紧靠后交通动脉起点的近侧,止于颈内动脉分叉处。此段发出两个重要分支:后交通动脉和脉络膜前动脉。
C1:颈段:从颈动脉分叉直接到颞骨岩部
C2:岩段:走形于颅底颈动脉管内,先垂直部再水平部,一直在颞骨岩
C3:破裂孔段:后续垂直一点,该段的识别需要在轴位CT中准确找到破裂孔的位置
C4:海绵窦段:垂直,水平,再垂直到前床突
C5:床突段:和前床突差不多高度,不长,始于近侧硬膜环,止于ICA进入蛛网膜下腔外的远侧硬膜环;C5段识别特征就是在轴位CT上找到前床突。
C6:眼段:开始一部分斜行,起自远侧硬膜环,止于后交通动脉(PCoA)起点近侧。眼动脉位于C6段上,而非C6段的起点。
C7段(交通段),起点为后交通动脉起始处,止点为大脑前动脉与大脑中动脉分叉处
颈内动脉
相关帖子
•
超实用的颈内动脉CTA分段
•
颈内动脉、椎动脉和脑动脉分段和解剖
希望疫情早日结束!
回复
关闭延时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扫码关注爱科学公众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