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5|回复: 0

[骨肌] 前交叉韧带损伤MRI 影像征象

[复制链接]

823

主题

368

回帖

292

日志

荣誉会员

积分
6487
QQ
发表于 2025-4-5 16:3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yc3140 于 2025-4-5 16:50 编辑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 损伤是膝关节常见的损伤之一,可导致膝关节不稳及并发关节内其他结构( 如软骨、半月板等) 的损伤。有统计表明,70%的ACL损伤发生在体育运动中,一些扭转、斜切、急停等动作较多的运动,ACL损伤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解剖及机制
ACL是膝关节腔内一种纤维结构,其外有滑膜包绕,起于股骨外侧髁内面的后侧,向下、内斜行,终止于外侧半月板前角及胫骨髁间嵴前方凹陷处,分为前内侧束及后外侧束,且与 Blumensaat线 ( 股骨髁间窝皮质线) 平行。
主要作用是限制胫骨前移,并辅助侧副韧带及关节囊,防止胫骨内旋。正常 ACL内氢原子固定于多肽构成的网架上,不参与MR成像,因此,ACL在 V9 各序列上均表现为宽约1cm左右的带状低信号。
当损伤发生时,最直观的表现就是ACL信号及走行的改变,由于肽网架结构的破坏及液体集聚,韧带肿胀并表现为弥漫的高信号;韧带走行发生异常,发生断裂、扭曲甚至消失。
由于ACL损伤,膝关节稳定性遭到破坏,会发生胫骨前移,导致半月板及PCL等结构的形态及位置出现异常,这些异常可作为诊断ACL损伤的间接征象。
MRI征象
(直接征象2个,间接征象3个),其诊断标准如下:
ACL中断:ACL走行区未见韧带信号或信号中断,断端挛缩;
ACL信号或( 和) 走行异常:ACL增粗或者变细,可见弥漫性高信号; 走行异常,与 Blumensaat线( 股骨髁间窝皮质线) 不平行;
后交叉韧带(PCL) 指数<3:取PCL两个附着点做直线,其长度为L,从后交叉韧带弯曲最高处到L的垂直距离为高度(H) ,则L/H即为PCL指数,本研究取 PCL<3为异常;
胫骨前移:股骨外侧髁中部的矢状面,胫骨后缘垂直线位于股骨髁后缘垂直线前方5mm以上;
半月板后角裸露征:矢状位上,外侧半月板后角后缘垂直线位于胫骨后缘皮质垂直线之后方。
以下均为PDW-SPAIR序列斜矢状位:
1741d0ee6d221f5a571c0f0a391d6704.jpg
ACL信号不连续,走行区呈弥漫高信号,箭头所示为挛缩的断端

ab7f4cd51395ee86406eeca64122e3f0.jpg
ACL部分撕裂,所示信号混杂,仅见部分韧带纤维低信号

eceb157d91c522b823742399751fcc7e.jpg
ACL水肿增粗,韧带纤维连续,可见条状高信号

5d8d4f35c205c2daeb317abc6339125d.jpg
胫骨前移,胫骨后缘垂直线位于股骨髁后缘垂直线前方约10mm,强烈提示ACL损伤,亦可见外侧半月板后角裸露征

9472179ff065de854cc090fa29be678c.jpg
外侧半月板后角裸露征,外侧半月板后角后缘垂直线位于胫骨后缘皮质垂直线之后方

8f2d4ff780264cb0487382451553de4b.jpg
PCL指示为2.8,提示ACL损伤
在实际工作中,信号中断是ACL损伤的可靠征象,其敏感性低的原因并不是征象可靠性差,而是在ACL损伤患者中,本征象的实际发生率并不高。在日常工作中,ACL完全断裂并不是很常见,更加常见的是部分撕裂,甚至仅仅是水肿。
单一的ACL信号分析,有时会出现误诊,原因如下
①ACL黏液样变性会出现类似撕裂水肿的高信号。
②由于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ACL中下段会显示不同程度的高信号,若损伤发生在中下段,则很难判定。
③ACL分束存在,会有一些含水结缔组织的包裹,呈现高信号。
④斜矢状位的扫描方向通常为外旋 15°,当扫描线与ACL不平行时,会出现疑似撕裂的征象。
⑤动脉搏动伪影。
因此,当直接征象不足以明确诊断时,就需要间接征象做辅助诊断。
综上所述,ACL本身形态及信号的改变,即直接征象,是诊断ACL损伤的主要依据;而间接征象中,胫骨前移是大部分间接征象出现的基础,是与ACL损伤相关性最大的因素,是重要的辅助诊断依据。

d85c832dde6efa235ac5ebd00ce4e0b2.jpg
80bcfe3c1fd3a1f6d12ff3c9089ed626.jpg
dcff600b20ca27621b9916f9e9291971.jpg
0ce1b5f3a9c4ae8547d5b6704d1b7e74.jpg
回复 关闭延时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