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啊,怎么又要“拍片”检查?
被辐射多了,可是会变异的......
真的是这样的嘛?
今天就由南方医院肿瘤内科
给大家说说
辐射那些事儿~
辐射本是个中性词
指能量以波或者粒子的形式发散传播
灯具通过光辐射给夜晚带来光明,暖气通过热辐射给冬日带来温馨,移动通讯借由电磁辐射让你我随时在线。但是,这些都不是我们关心的重点!
真正让人担心的是电离辐射
那什么是电离辐射呢?
电离辐射是指物质中的原子或者分子获得或失去电子而形成离子发射出去的辐射。电离辐射(又称为射线)包括能产生电离效应的高能电磁辐射γ射线和X射线,以及粒子辐射α粒子β粒子、中子。
电离辐射可以杀伤细胞、破坏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以此可引起癌变,致先天畸形,胚胎死亡等随机性效应,以及皮肤损伤,甲状腺损伤,骨损伤等确定性效应。
因电离辐射无声无形难被察觉,使得人们对辐射的畏惧更添几分。
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无时无刻不被电离辐射环绕。它们主要来自于地壳中的矿物质和来自宇宙的高能射线穿过地球大气层所产生的一系列次级辐射。此外,空气(含碳-14)和地下水(含氡)中也含有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这一系列电离辐射统称为自然辐射。
哪些“拍片”检查项目
没有电离辐射?
A、CT X射线电脑断层扫描
B、X射线摄影
C、PET-CT正电子发射电脑断层扫描
D、ECT发射型电脑断层扫描
E、乳腺钼靶X射线摄影
F、MR 磁共振成像
G、B超 B型超声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将MR和B超误认为有电离辐射,尤其是磁共振MR(或MRI)。磁共振早期又叫做核磁共振(NMR),然而这里的“核”多指的氢原子核,跟放射性核素完全没有任何关系。名中带核(N)并不代表磁共振(MR)具有核磁辐射。
吸收多少的电离辐射
将可能产生辐射损伤?
电离辐射可以产生各种有害的辐射生物效应,但辐射损伤形成的条件是机体受到的辐射达到阈剂量。
阈剂量指至少使1%-5%的受照射个体发生特异性损害效应所需要的辐射量。
对于放射工作人员来说,国家规定职业照射连续五年的平均有效剂量不得超过20mSv,且任何一年不得超过50mSv(毫希弗)。
成人的明显致病短时间内外照射阈剂量为100mSv以上。
而对于孕妇(胚胎,胎儿),婴幼儿和老年人来说,电离辐射的敏感度要大于普通人,尤其是孕妇及婴幼儿,照射的剂量必然是越少越好。
常见的“拍片”检查
电离辐射的人体吸收量是多少?
由表可见,医学检查中所使用到的电离辐射都限制在一个比较保守的剂量,所以对机体造成的生物效应是微乎其微的。
除此之外,对电离辐射相关设施使用、场所规格都有着完备的标准操作规程。比如安置检查仪器的机房通常非常空旷宽敞,正是因为增加场地面积和减少多余物品可以大大减少反向散射线的剂量。
此外,更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约束和监督。
总而言之
在规范的条件下
该做的检查,大可以放心去做
有了清晰的诊断,才能有精准的治疗
了解更多肿瘤相关知识
▼扫码关注▼
南方医院肿瘤内科服务平台
星标我们
图/文来源 | 肿瘤内科 曾禹
微信编辑 | 许诗园
主办 | 南方医院宣传处
精彩南医咨讯,要你好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