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的外形和被膜:脊神经spinal nerves共31对,每对脊神经连于一个脊髓节段,每对脊神经借前根anterior root连于脊髓前外侧沟;借后根posterior root连于脊髓后外侧沟。前、后根均有许多根丝构成,一般前根属运动性的,后根属感觉性的,两者在椎间孔处合成一条脊神经,它既含感觉纤维又合运动纤维,为混合性的。脊神经后根在椎间孔附近有椭圆形的膨大,称脊神经节 spinal ganglion,其中含假单极的感觉神经元,其中枢突构成了脊神经后根。
31对脊神经分5部分,8对颈神经cerical nerves,12对胸神经 thoracic nerves,5对腰神经 lumbar nerves,5对骶神经 sacral nerves和1对尾神经 coccygeal nerve。
第1颈神经干经寰椎与枕骨之间穿出椎管,第2~7颈神经干均经同序数颈椎上方的椎间孔穿出,而第8颈神经干经第7颈椎下方的椎间孔穿出。12对胸神经干和5对腰神经干经同序数椎骨下方的椎间孔穿出,第l~4骶神经由同序数的骶前孔、骶后孔穿出,第5骶神经和尾神经则经骶管裂孔穿出。由于椎管比脊髓长,各部椎体高度和椎间盘厚度不同,因此,脊神经前、后根在椎管内走行的方向和长度也各异。颈神经根最短,行程近于水平位,胸神经根则较长,斜行向下,而腰骶神经根较长,近似垂直下行,构成了马尾 cauda equina。在椎间孔处,脊神经有如下重要毗邻:其前方为椎体及椎间盘,后方为关节突关节和黄韧带。上方为上位椎弓的椎下切迹,下方为下位椎弓的椎上切迹。因此脊柱的病变如椎间盘脱出、椎骨骨折、骨质或韧带增生都会累及脊神经,出现感觉和运动障碍。另外,伴脊神经穿经椎间孔的还有脊髓的动脉、静脉和脊神经的脊膜支。
在周围神经中,神经元胞体聚集构成了神经节ganglion。神经节包括脑、脊神经节和内脏运动神经节。脑、脊神经节均属感觉性神经节。
脑神经节连于脑神经上,形状不定,周围有结缔组织被膜,节内神经元为假单极或双极,假单极神经元胞体呈球形或卵圆形,大小不一,成群聚集;双极神经元胞体具有中枢突与周围突。神经元胞体之间散布着有髓或无髓的神经纤维。
脊神经节多呈梭形,在椎管内连于脊神经后根上,也称背根神经节。表面有结缔组织被膜与脊神经膜相续。节内为假单极神经元胞体,多位于被膜深面,近神经节中央处,神经元胞体常被神经纤维束分隔成行。假单极神经元胞体多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等,直径20~ 100μm,一般大而圆者着色较淡,小的胞体着色较深,有资料认为是由于其中神经丝多少不同所致。假单极神经元胞体内尼氏体散在分布,细胞表面被一层小的卫星细胞 satellite cell围绕(也称被膜细胞)。胞体之单极最初常常弯曲成袢状,然后分叉,一端为中枢突进入脊髓,一端为周围突随脊神经分布到感受器,有时假单极的感觉神经元胞体不限于脊神经节内,而以单个或以小群状存在于脊神经节的近侧或远侧部。
内脏运动神经节其大小形态各异,表面也有结缔组织被膜,向内伸展成支架。神经元胞体为大小不等的多极状或椭圆形,直径约20~60μm,突起可多条,胞体多有一个亮而偏位的细胞核,也可见到双核或多核的细胞。胞质内含细而分散的尼氏体。神经元胞体与大量无髓和少量有髓神经纤维混合一起。
神经纤维是神经元的突起,而神经元的胞体是神经元的营养中心,神经纤维因外伤或其他原因与胞体断离,则要发生破坏和死亡,这种过程称为神经纤维溃变。神经纤维的溃变发生在与胞体离断数小时以后,此时的轴突和髓鞘以至末梢部分先出现膨胀,继而出现崩裂,溃解成碎片、小滴状,也称Weller变性。自损伤部位向神经纤维远侧部及其末梢发生的溃变称为顺行溃变anterograde degeneration;自损伤部位向神经纤维近侧部的溃变,一般仅出现一小段,称为逆行溃变 retrograde degeneration。
基本信息
- 分类:医学科学 - 人体解剖
- 发布时间:2020-03-24
- 浏览:3215 次
- 作者:医者
- 来源:影像园
- 标签: 脊髓 脊神经节 神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