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登录
注册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快捷导航
首页
科学资讯
SCI期刊
中文期刊
科学基金
科学笔记
科学群组
科学群组
科学文库
科学家园
科学图片
查询
AI助手
问卷调查
相册
Album
爱科学
»
文库
›
医学文库
›
医学技术
›
Fleischner 最新胸部影像术语及影像对照-3
返回列表
查看:
914
|
回复:
0
[心胸]
Fleischner 最新胸部影像术语及影像对照-3
[复制链接]
hyc3140
hyc3140
当前离线
积分
6487
823
主题
368
回帖
292
日志
荣誉会员
积分
6487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4-11-16 18: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yc3140 于 2024-11-16 18:11 编辑
随着成像技术的最新发展,新单词已经出现,其他单词已经过时,并且某些术语的含义已经发生了变化。需要重新定义,更新胸部影像术语。2024年3月,Fleischner学会的成员编纂了全新的胸部影像术语表(第4版),以取代分别于1984年、1996年和 2008年出版的词汇表。
图1 Infarction-梗死 梗死是一个可能导致缺血性坏死的过程,通常是血管受损的结果,例如栓子阻塞供血肺动脉(静脉梗塞很少见,但已被认可)。肺梗死相对罕见,因为肺组织活力是由支气管动脉血液供应维持的。肺梗死可能继发于血管炎(例如韦格纳肉芽肿病)。X 线和 CT 扫描-肺梗死通常呈三角形或圆顶形,底部邻接胸膜,顶部指向肺门。不透明代表局部出血,伴或不伴中央组织坏死。
图2 Interlobular septal thickening-小叶间隔增厚 X 线和 CT 扫描-这一发现在胸部 X线照片上可见为与肺基底附近的侧胸膜表面成直角并接触的细线状混浊(B线),最常见于癌症淋巴管扩散或肺水肿。Kerley A 线(kerley线是一种X线征象,病变导致肺血管周围有渗出液,使血管纹理失去锐利的轮廓,而变得模糊,小叶间隔中的积液使得间隔增厚,形成小叶间隔线,即kerley线)主要位于上叶,长 2-6 厘米,可以看到呈放射状朝向肺门的细线。近年来,解剖学描述术语“间隔线”和“间隔增厚”比“Kerley”更受青睐。在 CT 扫描中,影响隔膜组件之一的疾病可能导致隔膜增厚,从而使隔膜可见。在薄层 CT 扫描中,间隔增厚可能是光滑的或结节状的,这对于鉴别诊断有意义。
图3 Interlobular septum-小叶间隔 小叶间隔是 10 –20 毫米长的片状结构,形成小叶的边界;它们的外围或多或少垂直于胸膜。小叶间隔由结缔组织组成,含有淋巴管和肺小静脉。X 线和 CT 扫描-小叶间隔表现为小叶之间的细线状不透明;这些隔膜与小叶中心结构不同。它们通常在健康的肺部中看不到(正常的隔膜厚度约为 0.1 毫米),但当增厚时(例如,由于肺水肿)则清晰可见。
图4 Interstitial emphysema-间质性肺气肿 间质性肺气肿的特征是肺间质内的空气剥离,通常在支气管血管周围鞘、小叶间隔和脏层胸膜中。最常见于接受机械通气的新生儿。X 线和 CT 扫描-间质性肺气肿在成人中很少通过 X 线影像识别,并且在 CT 扫描中也很少见。它表现为血管周围透明或低衰减光晕和小囊肿。
图5 Intralobular lines-小叶内线 当小叶内间质组织异常增厚时,小叶内线可见为小叶内的细线状混浊。当数量较多时,它们可能会呈现出精细的网状图案。小叶内线可见于间质纤维化和肺泡蛋白沉积症。
图6 Juxtaphrenic peak-幕状膈 X 线和 CT 扫描-幕状膈是位于一侧膈顶的小的三角形密度增高影,与一侧肺体积减小有关(例如放疗后纤维化或者肺叶切除术后相关的肺体积减小)正位胸片显示效果佳。下部的叶间裂或者肺内与肺韧带相关的分隔收缩,形成幕状膈向上的幕状突出。
图7 Linear atelectasis-线性肺不张 线样肺不张(以前称为 “板状” 或 “带状”):描述具有线性、板状或带状形状的局部肺不张。X 线和 CT 扫描-线性肺不张是亚段性肺不张的焦点区域,具有线性结构,几乎总是延伸至胸膜。它通常是水平的,但有时是倾斜的或垂直的。肺不张的厚度范围可以从几毫米到超过1厘米。线状肺不张也称为盘状或板状肺不张。
图8 Lobular core structures-小叶中心结构 解剖:肺小叶中心结构是次级肺小叶中心的结构,包括小叶中心的动脉和小支气管。CT:在薄层CT上,尤其是在增厚的情况下(例如肺水肿),在小叶中心的肺动脉及其分支是可以观察到的。这些小血管的直径月0.5到1.0个毫米。但是细支气管壁薄,约0.15mm,正常情况下薄层CT上观察不到。
图9 Lobule-肺小叶 小叶是由结缔组织隔膜包围的最小肺单位,如 Miller 和 Heitzman 等人所定义。小叶也称为次级肺小叶;它含有数量不等的腺泡,形状为不规则多面体,直径大小从 1.0 到 2.5 厘米不等。小叶中心结构或核心结构包括细支气管及其伴随的肺小动脉和淋巴管。肺小叶周围的结缔组织隔膜(小叶间隔膜,其中含有静脉和淋巴管)在上叶和中叶的前部、侧部和近纵隔区域的周边发育得最好。薄层 CT扫描,可以识别小叶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小叶间隔和间隔结构、小叶中央区域(小叶中心结构)和小叶实质——尤其是在病理状态下。与肺中心部的肺小叶相比,周边部的肺小叶表现趋于一致,形状上更加接近锥形。
图10 Lymphadenopathy-淋巴结病 根据常见用法,淋巴结病一词通常仅限于由于任何原因引起的淋巴结肿大。正常淋巴结的大小差别很大。纵隔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的大小从亚ct分辨率到12mm不等。有报道称纵隔淋巴结的正常上限为短轴径1cm,大多数肺门淋巴结的正常上限为3mm,但尺寸标准不能可靠地区分健康和病变淋巴结。
图11 Lymphoid interstitial pneumonia, or LIP-淋巴样间质性肺炎 LIP病理:淋巴样间质性肺炎是罕见疾病,特征是弥漫性肺淋巴样增生,主要累及间质。该病属于间质性肺炎的范畴,与肺弥漫性淋巴瘤具有显著的区别。特征包括气管相关的淋巴样组织弥漫性增生,多克隆淋巴细胞弥漫性浸润巧周围,并向间质内扩展。淋巴样间质性肺炎长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有关。CT:主要的异常是磨玻璃影,可见血管旁的薄壁囊肿。也可以发生肺结节、网状阴影,小叶间隔和支气管束的增厚、弥漫性的实变。
图12 Miliary pattern-粟粒样 X 线和 CT 扫描-在胸部 X 线照片上,粟粒状图案由大量微小、离散、圆形肺部混浊(直径 < 3 毫米)组成,这些混浊大小通常均匀且弥漫分布在整个肺部,这种模式是结核病血行播散和转移性疾病的表现。薄层 CT 扫描显示广泛、随机分布的微结节。
图13 Mosaic attenuation pattern-马赛克征 CT:本征象表现为不同的密度成片状镶嵌,可为间质性病变、闭塞性小气道病变(图)或者血管阻塞性疾病。马赛克征比马赛克样少血或者低灌注具有更强的诊断含义。由于支气管或细支气管阻塞导致的空气滞留可以导致局部的密度减低,在呼气相CT上表现更加明显。该征象也可以见于间质性肺部疾病,特征是磨玻璃影,此时高密度代表间质性病变,低密度代表正常的肺。
声明:图片主要来源于必应及相关网络,在此表示鸣谢!
胸外驿站了解有趣的胸外天地
胸部
,
影像学
相关帖子
•
Fleischner 最新胸部影像术语及影像对照-5
•
Fleischner 最新胸部影像术语及影像对照-6
•
Fleischner 最新胸部影像术语及影像对照-1
•
Fleischner 最新胸部影像术语及影像对照-2
•
Fleischner 最新胸部影像术语及影像对照-4
回复
关闭延时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扫码关注爱科学公众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