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405|回复: 1

[影像技术] CT和MRI中层间距概念的不同

[复制链接]

824

主题

368

回帖

292

日志

荣誉会员

积分
6510
QQ
发表于 2022-5-28 11:14: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磁共振扫描中的层间距(gap)CT扫描的层间距(spacing或者slice interval)是有明显区别的,其定义也是不同的。CT的层间距是指每一层中心到下一层中心的距离,假设扫描层厚是10mm,层间距也是10mm,实际上连续两层之间是没有缝隙的。
v2-484fcdca1c6ea3ce45b5909a82fcc477_1440w.jpg
图1:CT和MRI中层间距的定义其实是不同的
  如图1所示,在常规的MRI序列中,如果层间距gap设置得比较大,则层与层之间是存在缝隙的,是会遗漏层方向的信息。
CT层厚指扫描层的厚度。CT层间隔指两个扫描层面中心之间的距离(spacing或者slice interval)MRI层厚是指被激发层的厚度MRI的层间距是指相邻两个层面间的距离(gap)。MRI的层间隔指两层之间的距离。例如层厚、层间距均为1cm,CT就是逐层扫描,两层间没有扫描间隔;而MRI两层间就有1cm厚度组织没被成像。


  所以,这个问题,从理论上来讲,你不希望遗漏信息,是应该让层间距为0。比如,我们常见的放疗模拟定位扫描,神经外科的神经导航等扫描,一般都采用3D序列或者2D序列层间距为0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涉及到更深的层面,还应该考虑层厚。这是因为,所有的断面影像成像,都不可能完全反映整个成像范围内所有组织信息。因为我们切的层面无论再薄,都有厚度,而一个层面反映的是一个厚度组织里的平均信息,也就是存在部分容积效应。所以,问题中的“拍到所有结构”理论上是不可能的。
  问题2:飞利浦ASL序列的原始图在哪里看?
  回答:提出这个问题的同学,说明对于ASL序列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的储备是足够的。
  我们先来简单说一下ASL序列的原理。
v2-4cee879c9b85057582f79357ef3ed2af_1440w.jpg
图2:ASL基本原理
  ASL的成像基本原理是采集两次数据,生成两组图像,Labeling标记像和Control对照像。
  标记像对流入的血流进行标记,对照像不对血流标记,然后用对照像减去标记像生成灌注图。
  在飞利浦老版本R3.2中,ASL序列扫描后,会自动生成原始的标记像图像和对照像图像,用户如果要获得ASL的灌注图像,需要进行后处理。
v2-d6977e544755dfdef86e751937371fcd_1440w.jpg
图3:ASL的序列,可以在飞利浦的原始序列库里找到
  理论上,扫描完ASL,会出现两组图像,也就是:标记图像和对照图像。通过对照图像减去标记图像可以得到灌注图像。
v2-5562b865f125bc23c7efd853e00007b2_1440w.jpg
图4、5:老版本中ASL的后处理
  老版本,用户要得到ASL的灌注图,需要经过图4、5的后处理,生成灌注图。
  而在飞利浦新版本中,很多用户根本记不住什么叫老版本,什么叫新版本。
  我们所说的新老版本实际上是指操作界面有明显改变的两个版本,大概的时间是在2015年。所以,大部分用户,你如果是2016年后装机的Ingenia及以上机型,基本上是新版本。
  新版本中,ASL序列扫描完直接出灌注图,也就是不会再生产对照图像和标记图像。这个优点是省时,方便,一般技师,诊断医生看的就是ASL的灌注图。当然,也有缺点,就是很多用户说找不到原始图(也就是对照图和标记图)。
v2-8b96d57d7e29dd28a9767dd11b4301fa_1440w.jpg
图6:新版本,扫描完后直接就出ASL灌注图
  如图6所示,新版本的扫描完直接出灌注图,用户可以切换成伪彩色显示。所以,很多老师觉得扫描完怎么没有两组图像就是这个原因。当然,扫描ASL的所有数据,是存储在MRI主机中的,如果有人要做科研,需要原始数据,可以问问飞利浦的科学家如何导出原始数据。
  另外,该提问者还问为什么他测量出的ASL的灌注图像数值是几千。其实飞利浦新版本的3D ASL也就是pCASL,扫描完后直接出灌注图,测量的数值是0-100,单位也就是rCBF的单位,如图6右边,我测量的一个29,一个22。这个值是没问题的。
v2-fbf6b28ac613e2badb5c53377e137132_1440w.jpg
图7:ASL扫描完的灌注图像,测量的值范围是0-100
  生成的ASL图像有时候比较红,很多老师都有习惯调整窗宽窗位,把图像调整,这样测量的尺标也会变化。
v2-97a35a3b6ae307017b2b70a4e76f1081_1440w.jpg
图8:ASL的灌注图测量
  如图8,一般诊断医生习惯把ASL灌注图像调整成这样显示,让图像整体偏蓝色,这样测量的尺标也会变化,但是值不会改变。测量的ASL值的单位是每100g脑组织每分钟的血流量(单位为ml)。
  问题3:有没有什么好的软件可以模拟磁共振扫描脉冲?
  回答:你指的软件是指作图软件显示MRI脉冲结构还是指其他的什么。这个问题由于理解不到位,我也不好回答,可以留给大家讨论或者有知道的老师可以回答。
  关于MRI脉冲序列,编写脉冲序列的专门序列设计师有专门的软件和平台进行编写。
  问题4:最近在看一本书,书中提到Axial unenhanced fat-suppressed SE T1-weighted image. Due to the rescaling effect, the subtle hyperintensity of the mass compared with the surrounding muscle is magnified, hence becoming more obvious. 这句话中的 the rescaling effect怎么理解?我没看懂,烦您解答一下?谢谢!
  回答:这个需要联系上下文,通读全文。scale是的意思很多,有标尺、等级、比例、秤的意思,其实就是赋予某种东西可以度量或者定量。这里rescaling,有一个re-前缀,字面翻译就是重新度量、重新调节、重新反映标尺的意思。
  联系上下文,我不知道你看的这本书是什么哈,我不一定翻译得准确,这段英文的意思是:横轴位的非增强脂肪抑制T1WI序列图像,由于rescaling effect,会把肿块和周围肌肉组织之间信号差异放大,原本肿块的信号强度只比周围肌肉组织信号强度大一点(比较微弱)。而由于有了书中写的所谓的“rescaling effect”,信号差异变大了,肿块更容易显示了。
  所以,结合上下文,这个rescaling effect的意思似乎是由于采用了T1WI压脂序列,把脂肪信号给抑制了,使得整个图像的对比度有了变化(重新调节效应)。因此,这个可以翻译为信号强度改变效应。一个“改变”就代表rescaling的意思。当然,也可以翻译为信号对比缩放效应。我翻译得不一定准,理解这个意思最重要。如果有老师觉得有更适合的翻译或者更好的理解,请不惜赐教。
  至于这个rescaling effect名词,我看了很多书,还没有看到这个专有名词或者MRI术语。

转载自:懋式百科全书

希望疫情早日结束!
回复 关闭延时

使用道具 举报

824

主题

368

回帖

292

日志

荣誉会员

积分
6510
QQ
发表于 2022-5-28 16:28: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CT和MRI中层间距概念的不同

  一.CT和MRI中层间距概念的不同
  这个问题大部分影像专业的老师都是比较清楚的。虽然CT和MRI常规成像都是断层扫描,都有层间距的概念,中文这三个字一模一样。但是其实CT和MRI中的层间距的意思是不同的。
  磁共振扫描中的层间距(gap)和CT扫描的层间距(spacing或者slice interval)是有明显区别的,其定义也是不同的。CT的层间距是指每一层中心到下一层中心的距离,假设扫描层厚是10mm,层间距也是10mm,实际上连续两层之间是没有缝隙的。
  而磁共振的层间距是真正的有缝隙,存在没有扫描到的遗漏地带。本身英文单词gap这个词,就是表示有间隙、有缺口。有interval这个单词表示间隔、间距。间隙和间隔是有明显区别的,这一点大家仔细品一下就应该清楚。所以,英文的gap和spacing/interval分别用来描述MRI和CT的层间距是比较准确的。
v2-5017693bb935ab6ed6b1963b4f180bb4_1440w.jpg
  图1:CT和MRI中层间距的定义其实是不同的
  MRI层间距有缝隙是因为在进行2D扫描的时候,层选择脉冲不可能这么精准,刚好是矩形,在层的两侧边缘可能会呈弧形。所以,如果相邻层面间没有间距,则两层边缘会被重复激励,产生交叉干扰伪影,信号丢失。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设置层间距,这样相邻两层之间就有缝隙,两层交界部分不会有重叠激发的可能。
  二.层间距的设置
  其实,现代的磁共振设备都比较先进,大部分公司的磁共振系统对层间距没有明显的限制。比如飞利浦的设备,用户可以自由设置层间距,甚至是0间距和负间距扫描。
  负间距扫描对于一些需要稍微通过厚层增加信噪比,又不想遗漏病变的检查是比较理想的,比如胎儿的T1WI序列和B-TFE序列,通过厚层负间距扫描可以达到一个良好的平衡。
  理论上来讲,在2D扫描中,磁共振序列应该保持必要的层间距,这是由于选择性的层面激发射频脉冲不可能是非常均匀的矩形。
v2-7cb35b25ba83a6155c64b14bd1858bbc_1440w.jpg
  图2:射频脉冲示意图
  射频脉冲经傅里叶转换后理想的信号波形是矩形波,但实际上它是一种钟形的信号波形。这样的话,激发的这个层面也不是完全保持水平。
  相邻层面频谱域有一部分的重叠,这样会导致重叠的层面被两次激发,产生饱和现象从而导致信号减低,这种情况称为串扰(cross-talk) 。
v2-41f0b95f4ecb2ee7ed5af3e5b9a666d9_1440w.jpg
  图3:连续激发可能造成相邻层面部分重叠区域信号下降
  为了避免层与层之间的串扰,也就是类似的交叉伪影产生,一般来说进行2D序列扫描都会留有一些层间距。传统的序列,比如常规的头颅,颈椎,一般层间距设置为扫描层厚的10%就可以了。比如头颅常规扫描,层厚为5mm或者6mm,层间距可以设置为0.5mm,0.6mm或者1mm。
v2-4d0daabfc18ab3fa7e014dbdd41ee2f5_1440w.jpg
  图4:设置非0层间距,使得层与层之间存在真正的gap,可以避免串扰
  然而随着磁共振技术的发展,临床对磁共振要求越来越高。临床很多检查需要得到比较精细的图像和很高的层间分辨率。这就要求得到的磁共振图像最好没有间隙,甚至采用负间距。
  但是如果没有层间距,2D序列容易产生串扰,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采用分包package的形式就能够解决。
  三.间隔扫描或者交叉采集
  想要使得一个2D序列层间距为0,甚至为负值,可以采用间隔扫描或者交叉采集。
  在飞利浦系统中,首先可以把Slice scan order层面采集顺序设为隔行扫描(interleaved)。这样,比如要进行扫描的时候,采集顺序不是按照1,2,3,4,5.....来进行的,而是1,3,5,7,9;2,4,6,8,10,甚至可以是1,4,7,11....。这样每次激励的时候相邻两层就不是1和2层,而是1和3层,甚至是1和4层,即使层间距为0甚至是负值,而间隔了几层后,层厚也足以保证连续激发的这两层不会有重叠。
v2-3f6702764e726fd6d7bb7d10d8845d65_1440w.jpg
  图5:顺序采集,层间距不够,可能产生串扰 图6、7:间隔采集后,可以减少串扰
  当然,一个序列设置了间隔采集后,则至少会分成两个采集包完成,这样成像时间也会增加。
v2-a40a5c76b20cfe10de10206ad78d52ab_1440w.jpg
  图8:层面采集顺序的设置
  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你修改了层间距后,比如把默认的10%层厚的层间距修改为0甚至负值之后,扫描时间会翻倍。因为,系统检测到层间距太少,可能会产生串扰,强行的把这个序列拆分成两个包以达到避免串扰的目的。拆分成两个包后,扫描时间当然会翻倍。
  四.层间距的设置
  在飞利浦的系统中,给予了用户非常大的空间设置层间距。在Summary参数栏或者几何里,找到层间距gap,用户可以随便输入想要的数值,敲回车就可以。
v2-6f58298b4b416594801e04ec52950d8d_1440w.jpg
  图9:层间距的设置
  如果要设置负间距,也非常简单,就是打一个负号,然后输入数值就可以了。
  层间距越大,在相同的层数下,覆盖的范围越多;反之亦然。
  当然,层间距越大,漏扫的区域也就越多,也就可能增加漏诊的风险。
  五.3D序列
  3D序列和2D序列有本质的不同。
  理论上来讲,3D序列是没有层间距这个概念的。所以,用户在飞利浦的3D序列中,可以发现Summary栏里,层间距gap这个位置是灰色的,用户无法直接调整。
  但是,有时候我们在进行3D序列扫描的时候,是可以通过内插进一步提高层间分辨率的。比如,扫描的2mm,可以内插1mm,也就是扫描的2mm(3D序列的层面编码方向2mm),层间距-1mm(内插1mm)。
v2-1c20c197744f549b05656919988d3264_1440w.jpg
  图10:3D序列的内插如何设置
  如上图所示,如果一个3D序列,层面编码方向层厚为4mm,想要使得层间距(所谓的3D层间距为一半,达到内插效果),则可以设置重建体素为2mm。这样采集体素为4mm,重建体素为2mm,层间距为-2mm。
v2-df5c361754817f10774d1e8b30e1f53f_1440w.jpg
  图11:同样的例子
  上图为同样的例子,采集体素为各向同性的1.1mm,重建体素中重建的层方向体素为0.55mm,等于层间距为0.55-1.1=-0.55mm。
希望疫情早日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